• 1
  • 2
  • 3
信息详情 首页>
信息详情
教育案例分析八步曲
[发布时间2015年9月8日]

本文摘自 2014年8月29日《浙江教育报·教师周刊》,作者为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周俊。知道了教育案例分析的步骤,不仅是有助于我们提高教育案例分析的水平,更能从根本上提高我们教师自己做教育案例的能力。

教育案例分析八步曲

□杭州师范大学  周 俊

作为一种研究方法的教育案例分析,是指教师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对基于真实事件和情景而创作的教育、教学或教育管理案例进行认真的研究和分析,通过模拟决策和判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自身的教育体验,精进教学或管理的水平。和案例本身所具有的模糊、权变的特征一样,案例分析其实也并没有什么特定的方法,每个人必须根据自身的情况灵活运用最适合自己的分析策略。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八个方面入手。

一、分两步阅读案例

对案例的阅读应该分成两个阶段:粗读和精读。在粗读阶段,分析者主要应解决的问题是:迅速把握案例概貌,尽快进入案例情境;确定自己是否需要特殊的准备,如查阅相关理论、收集阅读与之相关的背景性材料等;留意需要进行深入思考的细节等。粗读可采取掐头去尾式的方法,即着重阅读案例的前几段和最后几段,不必从头至尾逐段阅读。因为最重要的信息通常是包含在这两部分之中的。粗读的时间一般也不要太长。

带着粗读所形成的认识和着眼点,分析者应对案例进行深入细致的精读阶段。在这一阶段,阅读者应着重区分事实和观点,对案例中人物的言论和他们的实际做法进行甄别。要对案例中的观点保持高度的警惕和反思精神,不要轻易地被同化。要充分注意细节,要对案例中貌似公允的判断和决策作深入考量。在这一阶段,分析者可以在案例的空白处做一些摘要和点评。

二、案例分析的基本视角

案例分析通常可采用以下两个基本角度:1.局外人视角。这一分析角度是指分析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对所阅读的案例进行冷静、客观、纯粹学术性的理智分析。局外人的视角使得分析者能够将自己置身事外,不受伦理、情境等非理性因素的困扰,杜绝意气用事和感情冲动,完全按事件的逻辑法则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运用这一视角可能会写出非常漂亮的分析报告,但对于真正提高分析者的临床管理能力来讲,其价值并不十分理想。2.当事人视角。这一视角将案例分析视作主体高度涉入的学习,强调情境体验和角色体验。这一分析角度要求分析者不能完全持局外人的身份,对案例中的事件和冲突进行纯学术的理性探讨。他必须选择他所感兴趣或与他现在的职位相对应的某个角色进入案例情境,以当事人的身份和立场去观察与思考,设身处地地去体验、感受案例中这一角色所面临的那种剧烈的冲突、两难的处境、巨大的压力、混沌的局势带来的种种复杂感受,只有这样,他才能真正领悟到纸上谈兵和实际决策的巨大反差,从而获得实实在在的顿悟和提高。

三、运用有效的教育案例分析框架

一个简单可行、富于效率的教育案例分析框架可以由以下六个步骤组成:1.找出本案例中的关键问题;2.确定是否还有和已找出的关键问题有关,但却易被忽略的问题;3.选定适合分析此案例所需采取的一般分析方法;4.明确分析的系统与主次关系,并找出构成自己分析逻辑的依据;5.确定所要采取的分析类型和准备扮演的角色;6.撰写教育案例分析报告。

四、确定案例中的关键问题

作为教学案例,教师常常在案例的结尾处附上若干案例思考题。一般情况下这些题目就是该案例中比较重要的问题。但分析者不能仅仅满足于只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并一一作答。因为这些问题只代表了组织案例教学的教师对该案例的分析思路,而不是你自己经由自己独立思考而提出的案例分析提纲。案例分析迫切需要分析者运用自己批判性的眼光,提出自己的研究思路。在粗读案例之后,分析者可以带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再去对案例进行细致地阅读(即精读),逐渐明确该案例中的关键问题:1.在该案例的诸对矛盾中,主要矛盾在哪里?如果只有一对矛盾,那么矛盾冲突的焦点是什么?2.该案例涉及教育理论的哪些方面?这一案例的编写意图是什么?3.该案例中主要有哪些角色?其中哪些是主要的?我感兴趣的是谁?为什么我会感兴趣?4.该案例中各角色的观点和行为是怎样的?为什么他们会这样想(或做)?案例中有哪些细节支持我的判断?如果是我来处理案例中的问题,我最有可能采取的行为是……我的理由是……5.案例中的情况在自己的学校中常见吗?在现实中,我们又是如何采取对策的呢?在考虑这些问题的时候,不要将它们孤立起来,而应将之联系起来做系统思考。建议和你的同伴沟通、交换对上述问题的看法。

五、进一步寻找隐蔽的重要问题

在初步确定了案例的基本问题之后,分析者切不可操之过急迫切宣布自己的观点。要知道,一个高度仿真的教育案例可能包含了丰富的、多层次的问题。你刚刚找到的问题仍有可能仅仅为其中的一部分,甚至更糟糕的是它们可能仅仅是某个更为重大问题的症候或枝节,是冰山露出水面的一角。要想把握住案例的实质与要点,必须在对你所确定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之后,再问自己这样一些问题:“除了这些问题之外,这一案例还揭示了哪些重要问题?”“该案例中的问题其产生的原因还有哪些?”“除了这些收获之外,该案例还给了我们哪些重要启示?”……或者干脆转换视角,转而支持你先前反对的某种观点和做法,并努力为之辩护。

六、选择适当的案例分析方法

教育案例的分析不同于普通的文章分析,不能只看文字和结构,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而是要深入进去,充当角色,对教育案例所描述的具体事件进行分析。一个完整的教育案例分析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背景分析。即分析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区域环境对事件发生、发展的影响。二是案情分析。即分析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内在联系。三是症结分析。即分析事件的关键所在,指出成功、失败的必然因素和相关因素,从中吸取的经验和教训。常用的案例分析方法主要有专题分析法、综合分析法、系统分析法、行为分析法、因果分析法、决策分析法、逆向分析法等。对教育案例的分析方法应因人因文而异。不同的分析者有不同的专长和分析思维的习惯,不同的案例也有不同的分析方法,不必强求一律。

七、明确案例分析的系统与主次

越是与教育实际贴近的案例,它所包含的信息量就会越大,成分就会越复杂。因此,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分析者必须将案例中大量而芜杂的信息加以归纳和整理,明确条理,理清关系,分清问题的轻重缓急。如果分析者对案例中的所有材料事无巨细一一加以详细研究,势必会造成效率的低下。另外,由于不能抓住案例中最关键的因素,也会导致整体分析路径的偏离,出现钻牛角尖或钻进死胡同的现象。分析者应养成这样一种良好的习惯,就是在每一次案例分析之初先问自己:案例中提供的这些信息,哪些是最重要的?哪些可以稍缓一些来考虑?采用已选用的分析方法来分析某个特定问题,究竟需要哪些事实?然后再回过头来有意识地进行寻找和甄别,这样就会事半功倍。

八、撰写教育案例分析心得或短论

笔者建议分析者在对某一案例的分析告一段落之后,用书面形式将自己的分析思路和分析心得表达出来。通过文字的整理,可以使学习者更为细致地加工、利用、消化、吸收案例中的“养分”,加深对相关理论和管理实践本质的理解,提高管理素养和实际管理水平。笔者以为,除非是为了某一特殊的目的,分析者所撰写的案例短论大可不必拘泥于这些刻板格式化要求。要提倡精粹、活泼、一针见血的文风,杜绝过于文学化的修饰堆砌,要体现出批判精神,反对唯唯诺诺和做“应声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