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个词、24个字基本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2、中国梦的核心内涵和本质。
核心内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本质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3、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礼仪规范(即“八礼四仪”)内容。
“八礼”包括:
仪表之礼:面容整洁、衣着得体、发型自然、仪态大方。
仪式之礼:按规行礼、心存敬畏、严肃庄重、尊重礼俗。
言谈之礼:用语文明、心平气和、耐心倾听、诚恳友善。
待人之礼: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宽容礼让、诚信待人。
行走之礼:遵守交规、礼让三先、扶老助弱、主动让座。
观赏之礼:遵守秩序、爱护环境、专心欣赏、礼貌喝彩。
游览之礼:善待景观、爱护文物、尊重民俗、恪守公德。
餐饮之礼:讲究卫生、爱惜粮食、节俭用餐、食相文雅。
“四仪”包括:
7岁:入学仪式,让刚入学的小学生感受学习乐趣、接触校园生活、感知礼仪规范。
10岁:成长仪式,让小学三到四年级的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分享,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
14岁:青春仪式,让中学生学会交往沟通,控制情绪、包容他人,迈好青春第一步。
18岁:成人仪式,让年满18周岁的学生懂得成人之责,做守法公民,担起社会责任,不断完善自我,立志成才报国。
4、“我们的节日”。
主要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我国传统节日。
5、志愿服务的精神、理念和“三关爱”内容。
志愿服务精神: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志愿服务理念: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
“三关爱”志愿服务内容:关爱社会、关爱自然、关爱他人。
6、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节日。
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12月5日是国际志愿者日;
每年3月是昆山市志愿服务活动月。
7、我市持续开有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普及工作。
近年来,我市各级各部门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线,充分利用各类宣教载体,开展了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主题活动,积极开展“爱国歌曲大家唱”、“市民看昆山”等主题活动,常态化开展“我推荐、我评议‘昆山好人’”活动,选树宣传“感动昆山”道德模范、“昆山好人”等先进人物。依托乐仁学院、道德讲堂、农村思想道德“三评三讲”、市民大讲堂等载体,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教育,全市59个“乐仁学院”教学点以论坛、讲座、演讲、展览等形式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各类新闻媒体、网络媒体和各种宣传文化阵地一起发力,开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栏,在显著位置、黄金时段,刊登刊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个词、24个字,每周呈现不少于三次。在全市公共场所、主干道、电子显示屏、路名牌、建筑围挡、灯杆灯箱和村、社区、学校宣传栏设置“图说我们的价值观”公益广告超过20000平方米,建成一批“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主题公园、街道、广场,在全社会营造了弘扬真善美、汇聚正能量的社会氛围。
8、我市组织开展道德模范选树学习宣传活动。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深入开展“我推荐、我评议‘昆山好人’”活动,成功举办四届“感动昆山”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在市级以上文明村、文明社区、文明单位、文明行业广泛设立“善行义举榜”,评选“最美人物”宣传报道工作,按照最美“基层干部、共产党员、人民警察、人民教师、医护工作者、大学毕业生、志愿者、普法人物”等门类,逐月在全市主流媒体进行集中报道、宣传,形成浓厚氛围,引起热烈反响。截至目前,我市共涌现出“感动昆山”道德模范71人,昆山好人165人,11批次63人荣登“中国好人榜”,62人获“江苏好人”荣誉称号,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尚善、见贤思齐的良好风尚。为了关心帮助有困难的全市各类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昆山市制定出台了《昆山市道德模范帮扶礼遇办法》,常态化开展关爱、帮扶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活动。2017年3月,昆山市文明委和昆山市委宣传部设立了“昆山市美德基金”,社会各界踊跃注资,首次募集资金350万元,用于开展道德模范帮扶,促进公民道德建设,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好人有好报”的良好氛围。
9、我市开展传承好家风好家训活动,深化文明家庭创建活动。
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昆山优秀传统家风家训的资源优势,积极推进好家风好家训“昆山人家”品牌建设,以“好家风、好家训”带动“好民风、好社风”。自2015年起,我市将朱柏庐诞辰(每年5月29日)所在周定为“昆山市家庭美德教育周”,广泛开展晒最美家庭、议家风家训、讲最美故事等纪念、宣传、展示和践行活动。传承昆山“三贤”文化,反映朱柏庐、顾炎武家风家训及爱国情怀的原创电视纪录片入选中纪委监察部网站专题栏目。积极开展百家百幅“好家风、好家训”主题书法大赛,在报纸、微信、微博等媒体上开展“晒家风家训,聊家庭故事”征集、“我谈家风家训”专题征文等活动。组建100多人的宣讲员队伍,深入各区镇、城市管理办事处、各社区、学校,广泛开展优秀家风家训专题讲座。深化文明和谐家庭创建活动,目前全市各区镇文明和谐家庭已达到10.3万户,占比例超过20%。张惠琴家庭获评“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张俭家庭获评“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全国最美家庭”,唐春弟家庭获评“江苏省最美家庭”,张永元家庭获评“江苏省五好文明家庭”。
10、我市创新行政服务方式,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近年来,我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政务服务中心)以效能提升为关键,以企业诉求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目标,不断丰富昆山依法服务、高效服务、特色服务内涵,打造昆山政务服务升级版。“一办三中心”的政务服务框架基本成型(政务办、政务服务中心、12345便民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一站式窗口审批、一个号码投诉咨询、一个平台规范运行正在成为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有形平台。持续推进“三集中三到位”工作,目前已经有13个部门单独设立行政服务科,并整建制进驻中心,审批事项、人员、科室集中进驻,开启行政审批“物理集中、环节集聚、化学集成”的快速进程。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2016年精简163个审批事项,精简比例达19%,即办项目占比达20%,承诺期在7天以内的项目占比达到98%,即办件办件量占比达70%。智慧政务平台上线运行。“多证合一”实现市级、区镇全覆盖。组织协调全市建设工程项目的联合竣工验收服务工作。出台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制度,建立“多评合一”、“并联审批”服务机制,优化项目报批报建流程。
11、我市推进政务公开信息化,建立健全权力清单动态管理机制。
推行行政权力清单制度,推进全市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对外公布《昆山市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昆山市市级部门行政权力清单》、《昆山市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昆山市政府部门专项资金管理清单》等4张政府权力清单,让所有行政权力都“有单可循”,接受社会监督,建立权力清单动态管理机制,及时调整行政权力清单内权力事项。积极开展市级各部门责任清单编制工作,着力构建与权力清单制度相配套的权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转高效、法制保障的部门职责体系,落实责任主体,强化公共服务。
12、我市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引导全体市民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七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我市创新普法形式,提升普法实效,着力构建全民普法格局。深入推进“提升全民法律素养 打造尚法昆山”人大一号议案进程,完成项目19个,按序推进项目43个,启动实施项目3个。举办第七届法治文化艺术节暨第二届尚法网络文化艺术节,开展5大类16项主题活动,征集法治微电影32部、原创法治歌曲150首,创作演出《尚法之歌》《心中的歌儿唱给你听》《产房门前》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艺节目。日前启动第八届法治文化艺术节,开展法治朗读活动、法治文艺鹿城行、第五届法治微电影大赛、法治微课程下基层、“我身边的法治生活”随手拍、法治城市地标定向挑战赛六大系列活动。联合开展“12·4”国家宪法日、“美好城市 法律相伴”、“宪法进万家”等专项活动2956场次,发放法宣资料28万份。法治宣传教育渗透融入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重点项目。
13、我市用心建设普法阵地、载体,着力推动“尚法昆山”城市品牌建设。
推动“尚法精神”深入人心,努力使其成为昆山市民参与法治文化建设、感受法治生活的重要载体。积极推动“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谁审批谁普法”责任制,强化各部门普法主体责任,打造法院“春晓姐姐讲法律”、检察院“灯塔工程”、司法局“尚法夏令营”等特色品牌。建立亭林尚法讲堂约课平台,采取“预约上门、报名参与”方式,提供定制式、精准化法治讲座。建设1500平方米的市法治宣传教育中心(宪法教育基地),融合法律教育、宪法宣誓、模拟法庭、普法测试、互动体验等功能,打造“尚法昆山”城市法治地标。全新改版“尚法昆山”电视栏目、“尚法在线”电台栏目,建立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专业团队,累计播出以案释法节目135期。通过微博、微信、微电影“三微”普法模式的完善和深入,不断引领新媒体普法潮流。
14、我市坚持项目化、制度化、常态化推进志愿服务发展。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制定实施《昆山市志愿服务促进办法》,设立昆山市志愿者服务指导中心,为全市志愿者和志愿团队提供规范便捷、形式多样的服务。目前,全市形成了以市志愿者协会为中心,11个区镇志愿者协会、志愿者服务指导中心为依托,亭林园、客运中心站等20个公共场所学雷锋志愿服务站以及覆盖全市161个社区、159个村志愿服务站和所有物业小区的志愿服务站(点)为基础的志愿服务网络体系。目前,全市已有注册志愿者12.1万人,年均参与志愿服务40多万人次,人均参与志愿服务超过15小时,涌现出一批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无声理发师”唐春弟获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荣誉称号,忠实的红十字会义工侯振康获“江苏好人” 荣誉称号。截至2016年底,共引导扶持项目35个,投入扶持资金超过40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成效。首批32家爱心企业(基金、团体)加入志愿服务社会责任联盟,对接我市各区镇和城市管理办事处的志愿项目。
15、我市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近年来,我市按照争创国家信用建设示范城市工作要求,先后出台《昆山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2016—2018年)》、《昆山市行政管理中使用信用信息和信用产品实施办法(试行)》等文件,以“一网三库一平台”为基础的公共信用数据中枢初具规模。自2016年2月“诚信昆山”网站上线以来,共公示“红名单”353个、“黑名单”686个;行政处罚信息11235条,行政许可信息102035条。2016年7月,社会法人、重点自然人基础数据库和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初步建成,实现了与省、苏州市数据库直连。目前,已归集37个部门社会法人数据1000万余条、自然人信息10691条,并推送800多万条信息至市投融资服务中心。在40余个项目中使用信用承诺,在近50个事项中实行企业信用审查,在信用管理示范申请和验收等环节应用信用报告。全力推进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转换工作,市编办、民政局、司法局、总工会实现代码100%转换,市场监督管理局98.79%,居全省前列。目前,我市累计通过信用管理贯标企业472家,苏州市级信用管理示范企业39家,省级3家,数量居全省县级市首位。培养助理信用管理师110人。
16、我市持续刊播“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
近年来,我市广泛开展“图说我们的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活动。全市各级各类媒体媒介紧扣“讲文明树新风”、“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主题,拿出重要版面、黄金时段、显著位置持续刊播公益广告。昆山日报每月均刊发4个整版以上的公益广告;昆山电台各频率每天刊播6次以上公益广告,其中黄金时段不少于4次;昆山新闻网、昆山视窗等新闻网站,在首页位置长期集中宣传展示公益广告。电信、移动、联通运用手机报、短信、彩信等方式传播公益广告。制定《昆山市户外公益广告管理办法(草案)》,定期开展检查,确保全市公益广告形式规范、数量达标。先后举办三届户外公益广告大赛,印发了10万多张创建文明城市宣传海报。在重点路口等人流密集区域设置“遵德守礼”提示牌,引导市民群众文明行路。与此同时,我市在城市交通运载工具、公共场所、主干道、商业大街和大型商场、建筑工地围挡、宾馆、饭店显著位置,用电子显示屏、楼宇电视、固定广告牌等媒介刊播公益广告,占发布广告总量的20%以上,营造了文明和谐的城市氛围。
17、我市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目前,我市共有义务教育学校88所,其中小学56所,初中32所,学生166519人。健全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在学校建设和师资配备等方面向区镇倾斜。推动城乡学校一体化发展,选派300名教师开展“置换式”轮岗交流,组织优质学校与相对薄弱学校开展“承包式”结对帮扶活动。加大外来工子弟学校扶持力度,安排财政资金3800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等。推动教育机会均等,实施昆山新市民子女公办学校积分入学。保障残障儿童少年接受15年免费教育,保障家庭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深化课程改革,推行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推进“五大校园”建设,实施家校合作工程,承办江苏省小学特色文化建设推进会和全国家校合作经验交流会。
18、我市着力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紧紧围绕《平安昆山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2017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和《昆山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开展升级版技防城建设,进一步织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网络,特别是要结合重点小区的整治和老小区的改造,进一步完善居民住宅小区技防设施,年内技防区镇、技防村(居)建设达标率达到95%以上,技防小区规范化达90%以上。着力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建立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交换平台,构建涵盖市、区镇(城市管理办事处)、村(社区)三级的公共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体系。对接智慧城市建设,推广小区视频门禁、出租房二维码管理等新技术。实施道路治安监控高清改造,在环昆进出通道和高速公路出入口,全部建成双向高清智能监控。加强水上卡点值守查控,形成覆盖水、陆、空的社会面监控联网平台。
19、我市严打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成效显著。
近年来,我市围绕创建“平安昆山”、“法治昆山”目标要求,加大对黄赌毒等违法犯罪行为查处力度,全面开展社会治安整治,不断净化社会风气。积极推进“五进走访送平安”活动,通过“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广泛开展防范宣传禁毒、禁赌;借助“昆山警方”报纸、视频等传统媒体以及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提高防范宣传的广度和深度,发动群众自觉抵制黄毒赌丑恶行为;公开举报电话和网上举报平台,鼓励群众踊跃举报线索,形成全社会群防群治的良好格局。坚持以打开路,提升震慑和挤压效应,开展“打黄赌铲源头”、禁赌禁娼、禁毒百城会战、社会面吸 毒人员核查管控专项行动。研究建立全国县级市首个区镇禁毒工作标准体系,由市“两办”联合发文。编印《昆山市青少年预防毒品教育读本》,列入中小学校教学计划,目前该读本已在全省推广。
20、我市大力倡导邻里和睦、守望相助,共建和谐社区。
近年来,全市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立足点,连续多年开展社区邻里文化活动,以社区邻里守望为主题,打造互帮互助、充满亲情的邻里关系,营造明礼诚信、协同共治的社会氛围,真正把社区打造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生活共同体。今年,进一步加强居民自治,修订完善《居民公约》,公开发布、共同遵守、相互监督、长效推进。举办家庭文艺汇演、邻里趣味运动会、家庭才艺展示、纳凉消夏晚会等健康、时尚、趣味的社区文艺活动,充分展示社区居民和谐邻里的风采。将勤廉歌曲、廉政小品等廉洁题材文艺节目纳入社区相关活动,培育和引导社区居民树立“美好家园,廉洁是福”的价值观念,营造风清气正的邻里氛围。
21、我市狠抓作风效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质量。
我市以加强绩效管理和效能建设为抓手,强化以绩效促进业务、以业务体现成果、以成果彰显工作成效的理念,以扎实开展“践行‘三严三实’,我为‘昆山服务’做什么”专项教育活动为抓手,坚持把制度建设贯穿始终,建立履职保护、绩效考核、创新激励、责任追究“四项机制”,出台机关会办、党员干部敢于担当、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全员绩效考核、公职人员创新激励和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责任追究等6项制度,构建奖优罚劣绩效评价体系。对全市市级机关部门开展绩效考核工作,通过全面督查和专题督查,日常检查和随机抽查,邀请第三方机构评估相结合的形式,加强作风效能建设,规范履职尽责行为。健全阳光便民服务机制,畅通民生诉求通道等措施,规范完善12345政府公共服务热线平台、“寒山闻钟”论坛、“市长热线”办理等。各政务服务窗口开展标兵窗口、优秀窗口及先进个人评选,通过表彰“创新进步奖”激励各窗口创新服务举措,提升服务效率、优化服务流程,不断提高服务企业群众能力和水平,全市各部门和单位公共服务质量明显提升。
22、我市开展环境保护活动,大力宣传生态文明理念。
近年来,我市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系列活动。结合“熄灯1小时”、“6•5世界环境日”等重大环境节日,开展系列宣传活动。注册成立鹿城环保志愿者服务社,拥有环保志愿者300多人,成为环保宣传的中坚力量。大力开展环保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活动,组织各类公益讲座、绿色骑行、随手环保等系列主题活动。充分发挥微博、微信、昆山论坛BBS、手机APP等新媒体作用,提高公众对环保的认知度,提升全民生态文明意识。推进绿色生态创建工作,各级绿色学校337所、各级绿色社区209家、环境教育基地10家,形成了覆盖城乡的生态文化普及网络。结合生态红线区域保护、阳澄湖生态优化行动、市长环保目标及生态文明建设责任书考核,扎实做好饮用水源地保护、生态红线区域优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村创建等工作,巩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国家生态市创建成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前进。
23、我市不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管理和使用。
昆山共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0家,其中,位于千灯镇的顾炎武纪念馆(故居)是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市科博中心的昆仑堂美术馆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七烈士英勇就义纪念碑(陈列馆)、陶一球纪念馆、巴城老街陈列馆群、东垞遇难同胞纪念碑(亭)、侯北人美术馆、南巷战斗纪念碑(昆南淀山湖抗日游击根据地史迹陈列室)、昆山市烈士陵园(陈列室)等7家为苏州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昆山市科技文化博览中心(“昆山之路”成果展)被评为苏州市级时代精神教育基地。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向全市未成年人免费开放,每年结合工作实际,精心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生动直观的宣传教育活动。市委宣传部会同市民政局、党史研究室,通过对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检查指导,不断加强和改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革命纪念设施的建设、管理和使用。
24、我市持续开展昆曲进校园活动,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
2009年以来,昆山成立了“小梅花艺术团”,各区镇都建立了“小昆班”。目前,全市中小学校都安排一定课时的昆曲欣赏课,每年扶持和建立两所昆曲特色学校,非昆曲特色学校则制定学年度昆曲欣赏计划。不少学员被选拔进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专业院校深造,打造出不少“小梅花”金奖得主。2013年起,我市每年举办“昆曲回故乡——高雅艺术进社区、学校、企业”演出活动100场,其中70%的场次都在学校巡演,该活动由昆山当代昆剧院联合省昆剧院演出精彩剧目,并配以普及性的现场讲座和导赏,采取传知识、教唱腔的方法,使昆曲在昆山尤其是在未成年人中得到了广泛推广。
25、我市加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指导中心建设,多种形式开展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引导。
昆山市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指导中心成立于2012年,由市文明办 、教育局主办,市卫计委、团市委、市妇联协办,位于昆山市青少年宫内,咨询预约电话0512—55123214。
目前,中心有70多名心理咨询师、心理健康老师志愿者,面向全市学生、家长、教师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以学习问题、亲子沟通、情绪情感、心理困惑等为服务内容,开设心理咨询、沙盘辅导、团体辅导、心理健康课、心理健康活动、线上线下公益讲座、成长工作坊等服务项目。同时,通过学校的心理咨询室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成立至今,打造了鹿城学子“生命教育”心理讲堂、“七彩夏日 快乐暑假”心灵成长系列活动、“五月心理月, ”活动、“家有青少年”主题活动、好父母成长工作坊等优质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