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信息详情 首页>
信息详情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初中英语学困生转化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8年4月3日]

陈诗隽 昆山高新区汉浦中学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 215300

【摘要】积极心理学致力于激发个人潜在的积极品质与美德,增进个人积极体验,创获幸福感,其主旨对转化英语学困生有深刻启示:构建积极的家校环境,为学困生创设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英语学困生感受幸福的能力,从而使得英语学困生在学习陌生语言的过程中时刻有成就感。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积极体验;英语学困生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兴起于美国的心理学新进展之一,在心理学目前较为完善、有效、成熟的试验方法与测量手段的支持下,致力于激发平均水平的普通人的潜能、力量和美德,让普通人利用自身蕴含的优秀品格为自己创获更美好的生活,从而获得幸福感。而这正与教育家乌申斯基的观点相契合。乌申斯基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1]故可将积极心理学理论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发掘自身优秀品质,创获幸福感。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包含三个方面:(1)主观层次上,主要研究积极的主观体验,包括对过去的满足感、对现在的幸福感和对未来的希望与乐观态度;(2)个人层次上,主要研究积极的个人特质,如爱的能力、工作能力、勇气、人际交往技巧、好奇心、创造力、开放性思维、洞察力等。积极心理学认为,要培养个体具有这些积极的人格特质,必须强化个体的积极情绪体验;(3)群体组织层次上,主要研究积极的组织系统,即构建积极的社会、家庭和学校系统,以环境的力量来激发公民的责任感、公平正义、团队精神等[2]

   本文将以昆山某初中某一普通班级英语学困生为例,从积极心理学所强调的三方面出发,初探积极心理学在转化学困生中的应用。在校,营造积极的班级氛围,为学困生创设积极的主观体验,让学困生在积极的主观体验中挖掘自身优秀品质,从而再度强化积极的主观体验;加强家校联系,使学困生在家获得亲情的鼓励。

一、背景介绍

英语作为一门通用外语,已成为我国必修科目之一。但由于教育资源不均、师资力量相差悬殊,以及社会环境中英语使用频率差异较大,造成英语教学质量在我国差异较为明显,东部沿海地区的英语教学质量普遍高于内地。

本地学生小学一年级开始接触英语,进入初中时,已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初一英语以回顾小学基础内容为主,词汇量略有增加。对于已具有一定基础的学生来说,初一英语是小学与初中的过渡与衔接,是语言点的巩固与加深,是西方文化的渗透与融合,是培养英语学习习惯和兴趣的新起点。

但由于班级生源来源较为复杂,学生情况参差不齐,尤以英语这门学科差异最为明显,有的学生对26个英文字母还感到十分陌生,而有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英语语感,可以在书本词汇表的帮助下,理解初一课文。这些学困生由于基础较为薄弱,形成英语学习困难,学习兴趣下降,学习成绩不理想的恶性循环,在学习的挫败感中丧失了自信,降低了自我认知和自我定位。

笔者将尝试将积极心理学融入英语教学中,尝试转化学困生的消极学习体验,逐步获得英语学习的幸福感。

二、措施与策略

1. 家校密切配合,创造积极乐观的成长环境

积极心理学强调积极的组织系统对个人积极人格形成的重要性,即良好的成长环境能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而良好的成长环境则分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家人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人互相尊重、和睦相处,为孩子树立了无形的榜样,使孩子对人际交往有了初步的认知。家人之间的关怀与爱意,民主与平等,形成了和谐的家庭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会形成乐观、开朗、自信的良好心理素质。因此,了解学困生的第一步,就是了解他的原生家庭,尝试转化学困生的第一步,也是尝试与家长达成共识,转化家庭氛围。笔者通过电话、网络、家访等方式,了解学困生成长环境的现状,并与家长达成共识,每个月设立一个关键词为目标,如交流、关怀等,并及时记录学生在此过程中的每一点进步,如从从不与家长交流,到愿意提起学校里发生的事,及时肯定学困生的转变,逐步为学困生营造温馨、轻松的家庭环境,使学困生不再站在父母的对立面。

除了家庭,班级便是学生的“第二个家”,班级氛围的好与坏,直接影响了班级里的每一位成员。笔者从教室丰富的物化环境、班级自由的情感氛围与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三方面入手,多方位打造积极、乐观的成长环境。教室里不仅有名人名言、班规、校规,也有符合青少年心理特征的图画式励志话语,而班级奖状、学生获奖、学生作品则是班级墙面的主角,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有其他人分享,班级的每一个荣誉,都印证了每一位孩子的努力。这样的教室环境除去了冷冰冰的墙面带来的距离感,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归属感,培养了班级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班级自由的情感氛围,表现为全班成员积极、活跃、协调、融洽、互惠互助。笔者鼓励学生在班会课上,以不提名的方式,当场提出班级不足,并组织全班同学共同商讨对策。鼓励孩子们的每一点进步,但不滥用奖励,保证一视同仁,对事不对人。在各类活动中,把自己看做是他们的一员,与他们共同体验、经历,让他们知道,老师和他们在一起。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把每一个陌生的学生凝聚在一起,真正成为一个班集体。学困生在这样一个班集体中,有了班级系统的支撑,在内心痛苦时,有处可宣泄,作为班级不可缺少的一员,主人翁意识增强,从而树立自信,激发了积极的个人体验。

2. 独具匠心与慧眼,善于发现及创设积极的个人体验

作为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动态,为学生设置分层目标,尤其是为学困生设置他们踮一踮脚即可触碰到的目标。例如英语默写,对班级的学困生的要求是能默对5个词组,即为100分。每一次成绩的提高,都在班级里进行表扬。了解学困生特长和特点,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以他们为典型事例,进行正向举例。肯定学困生的付出,让学困生体验成功感,在此过程中,学困生能感受到学习英语并不是难事,从而激发自信,在教师的不断鞭策与鼓励下,持之以恒,不断积累成功感、幸福感。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人都是教育家,人人都有积极的心理潜能,都有自我想上的成长能力。而教师所要做的,就是给学困生一个支点,一个推力,让他有了前行的动力,不断激发自信,从而能在教师撤去支点和推力时,依靠自己内心的积极源动力而砥砺前行。

3. 携手同行,培养学生积极体验的能力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个人的积极体验不仅仅依靠环境和教师的精心设计,更需要培养学生拥有感受快乐和幸福的能力,能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形成积极乐观的思想,能在生活中寻找幸福体验。积极心理学主张“用积极观点来解释消极事件”。任何一个问题,都可以换个角度来解释。学困生往往会以消极的态度来对待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除了给学困生创造积极体验外,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找出自己与消极事件之间的积极联系,从而赋予积极意义。如背单词很枯燥,我可以把几个单词编一个故事,串联在一起,不仅便于记忆,还体现了自己的创造力。对问题的积极解释,是心理自助成功的开始。一旦学困生学会了自我调节,教师只需做一名陪伴者,以鼓励的目光目送学困生缓缓前行。

 

参考文献

[1]. 王金明, 王雷与李小红,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幸福感教育. 教育与职业, 2015(03): 第111-112页.

[2]. 闫黎杰, 积极心理学对教育实践的启示. 教育探索, 2008(07): 第124-1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