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信息详情 首页>
信息详情
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8年4月3日]

昆山高新区汉浦中学 许美玲

【摘要】教师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就需要不断挖掘学生的潜能,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积极心理学可以让每一个孩子得到尊重,使他们的心理得到更好地发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主要就积极心理学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做一些探讨,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数学学习的信心,促进教学的长远发展。

积极心理学是研究人类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主张人应该更多关注自身的积极因素,并利用这些积极因素实现美好的生活。积极心理学把研究重点放在人自身的积极因素方面,解读人的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利用积极的心理学,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可以被激发出来,而这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各种潜能。

通过积极心理学的更好运用,把积极心理教育融于数学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心态得到培养,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从而促进课堂教学,实现数学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一、创设积极的课堂环境,引导积极情绪

课堂教学心理环境是师生在课堂上的情绪、情感状态。因此,良好的心理状态需要良好的愉悦的心理环境。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要想为学生营造一种积极的课堂心理环境,就要通过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来实现。人本身就拥有好奇心这种天性,它往往是知识的萌芽、求知欲的表现、探索发现和创造的动力。这就要求教师要经常而细心地观察学生的兴趣所在,做到“以需导学,以趣诱学。”所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积极的课堂环境,设计充满趣味或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或设计操作式情境,或设计联系生活实际的情境,使学生对课堂充满悬念,从而在课堂中主动探索知识。

问题情境的设置,要精辟而具体,要有针对性,新而有趣,要有适当难度,富有启发性。我们可以通过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学习《乘方》这节课时,可以引入这样的阅读资料:从前有一个国王要奖赏他的大宰相西萨·班·达伊尔,问他有你想要什么,这位大宰相想了一下,跪在国王面前说:“皇帝陛下,请准备好一个棋盘,在第1个格子里放1颗麦粒,在第2个格子里放2颗麦粒,在第3个格子里放4颗麦粒,以后每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都等于前面格子中麦粒数的2倍,一直放到第64个格子,可以吗?” 国王听了,觉得很容易办到,便很不以为然地说:“当然可以,我一定满足你的要求!” 没过一会儿,他的粮管就来报告了,“国王,不对呀!我们的整个国家的粮库的粮食都才能摆到30格,如果满足他这个要求,我们国家要全国不吃不喝种两千多年哪!”学生马上会想,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据呢?于是,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充满了好奇,有了兴趣,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进行学习,课堂教学效果就会明显提高。所以说和谐、积极的情感氛围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功能,调动学生的一切积极因素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给学生积极的评价,用言行鼓励学生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的成长是一个探索外界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探索自我的过程,一个人并不完全清楚自己会成长到什么程度,并不完全清楚自己的潜能有多大。”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及时对学生作出积极的评价,这样学生才能坚持自己积极的发展方向。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肯定和鼓励。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要经常捕捉学生身上的“ 闪光点”,特别是学有困难的学生,要经常及时的鼓励他们各种积极表现,为他们竖起大拇指, 激发学生内在的积极品质,学生的潜能才能最大限度的得到发挥。

曾经有一部美国电影,里面有这样一个情景:在黑人区的小学一年级课堂中,来了一位白人教师,在一节数学课中,老师伸出五个手指问:“这是几个手指?”,小孩不作答,憋了很久才说出了答案:“三个。”老师没有批评他的错误,而是高兴地大声赞道:“你真棒,还差两个你就数对了。”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没有指责,而是用赞赏的话鼓励了孩子,这样学生的心理压力得到缓解。 在平时的教学中,对于那些有点厌学情绪、但是学习基础又不差的同学,可以适当安排小组长或者课代表职务,让他们的自律意识、责任意识在团队活动中逐步提高。在他们学习进步时,教师予以及时的肯定和鼓励,他们的表现会更加突出。遇到上课特别活泼的孩子时,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设计一些新颖的实践项目,发挥其思维活跃的优势,在活动中获得新知。因此,我们要转变评价观念,用积极的心态了解学生,对待不同基础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做到因人而异,因地制宜,肯定学生的每一份努力,在督促学生进步的同时,更要通过及时的评价,促发他们内心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他们的自信,最终实现学生情感与认知协调、全面的同步发展。除此之外,利用课余时间,经常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找一些机会赞扬他们,欣赏他们,增进师生的情感和友谊,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这样无形中增强了教师的人格魅力,从而为课堂教学效率服务。

三、给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成功的体验可以培养坚强的意志,也是培养自信的最好方法。成功,可以使学生产生学习的自信心,也有利于形成追求新目标的动力,一旦新目标实现,他们的心理素质可以得到优化,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例如,《在多边形的外角和》这节课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都是108°,这个多边形是几边形?在上一节课内角和的基础上,学生很快就会想到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n-2)·180 °。然后利用方程(n-2)·180=108n,求出多边形的边数n。此时教师应该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肯定, 让学生体验通过前面的课程学习,可以解决此类问题的成就感。再追问:内角为108°,那么每一个外角是多少度?学生很快回答72°,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利用新学的外角和建立方程72n=360,这样也可以求解。两者对比之下,学生会发现,第二者解法更容易求解答案。通过一题多解,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会学习,更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使课堂充满悬念。这样有积极因素的情感体验,其刺激作用是巨大的。

总之,学生积极的课堂心理状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课堂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积极心理学,能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更强烈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体验成功的快乐,养成良好的性格。从而切实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科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杨 稣,武成莉.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青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析[J]. 理论导刊,2011,(3) .

[2]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9).

[3]杨晓萍.积极心理学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南昌南昌高专学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