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高新区汉浦中学 李中霞
摘 要:积极心理学所倡导的理念跟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基本理念是不谋而合的,两者都提倡以人为本,帮助人过积极健康的生活。为了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有效地应用于道德与法治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中,笔者作了三点尝试。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道德与法治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它把研究重点放在人自身的积极因素方面,主张要以人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为出发点,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包括心理问题)做出新的解读,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并能利用这些力量和品质来帮助其他人,最终能有体验到美好生活。
积极心理学所倡导的理念跟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基本理念是不谋而合的。两者都提倡以人为本,强调体验成功以及积极的情绪体验对人发展的重要价值,注重学生的情感发展,通过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与自信心,形成健康的人格。
因此,积极心理学在道德与法治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落实中的应用,对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的动机与兴趣,形成主动的认知学习过程有积极影响,这对道德与法治教学有着积极的作用。
那么,我们如何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有效地应用于道德与法治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中呢?笔者在实践中作了以下三点尝试。
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在当前实际教学中,为了应付考试,许多教师往往重视知识的掌握和解题能力的提高,而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只是雷声大、雨点小,并未真正用心去落实。出现这种状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受传统教育观念中“唯分论”的制约,为此,要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落到实处,教师首先必须改变这种旧观念,树立先进的现代教育观:
1.要树立“以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为核心、以育人为首位”的理念。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学不仅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还要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浓厚的学习兴趣、坚强的意志、健康的情感、积极的生活态度、良好的性格等等,为每个学生一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要树立“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能极大促进道法课的有效教学”的观念。道法课中任何一种知识和能力的掌握都取决于学生真正的有效参与,学生真正的有效参与取决于其对课堂的评价、兴趣、专注的程度等,而这些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直接相关。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让学生自觉地进入学习、探究的专注状态。学生会觉得学习不仅是乐事,而且会在学习中发现自己的价值,会把学习、探究当成实现其价值的手段。可见,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会使学生欣欣然进入乐学之境,达到知识、能力的自我实现,从而极大地促进道法课的有效教学。
二、教师要发挥自身的榜样引导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不是意味着教师可以像传授知识要点一样,通过讲解的办法,把它们“教”给学生。一般说来,情感态度价值观,可能是没法“教”的。本质上,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一种主观选择,是行为主体对人生、对他人或社会的一种主观认识和主动反应,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模仿、尝试和实践体验而逐渐主动习得的。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曾说:“要知道,教育者影响受教育者的不仅是所教的某些知识,而且还有他的行为、生活方式及对日常现象的态度。”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教师的行为方式、人格品质、意志品质、处事态度、评判标准、价值取向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古语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教重于言教”,所以,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最重要的是教师要用自己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去感化学生。
教师要真心实意地身教,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师的言语要真切,切不可挖苦或讽刺学生。其次,教师一定要注重言行一致,课堂上怎样说,生活中就怎样做。再次,教师要不断增强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使自己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乐观、向上、平和、稳定、健康的心态。第四,教师要关爱学生,了解学生,体谅学生,乐于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第五,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和尊重每一位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特别是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唤起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强精神,激励他们积极进取、奋发向上。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
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柯尔伯格强调:“道德既不是由外部强制所致的内化过程,也不是生物学成熟的自然结果,而是在儿童与社会道德环境的交互作用——活动与实践中逐步构建起来的。”因此,我们应本着“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自我发展”的理念,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我教育,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开展活动的媒介可以是主题班会、黑板报、宣传画廊、德育处和团队组织的各项活动,如“校园文化节”、“手拉手献爱心活动”、“服务社区日”等等。开展的形式可以是辩论、参观、表演、体验等等。
例如,在“孝敬父母长辈”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1)为父母制作个人档案卡,包括父母的生日、爱好、烦恼、生活习惯等。(2)利用节假日,学着爸爸妈妈的样子当一天家,承担起买菜、做饭、打扫卫生、整理房间、清洗衣物等家务活。(3)跟爸爸妈妈上一天班,实地了解爸爸妈妈的工作情况。(4)就与父母的交流沟通情况展开一次调查,并进行交流。(5) 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有关与人(特别是与父母、长辈)交流、打交道的技巧,设计制作成小报进行交流。(6)师生商议组织一次“大闯关”活动,让学生和爸爸妈妈在游戏中商议、协作、交流,解决问题获取胜利。(7)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有关以父母的恩情为内容的歌曲、事例并进行交流、展示。(8)以小组为单位,设计策划剧本,组织编排片段表演、小品表演。通过片断表演和小品表演展示日常生活中父母关爱自己的几个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