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事,会等我们做好准备才来?
王智
考试前,老师会考察你的准备是否充分;上台前,你会检查自己的准备有没缺失;工作前,你也一定会鼓足勇气和信心,准备开始新的征程······
每当我们要开始一段新生活,一段新历程的时候,我们都会尽量做些准备,不论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
只是很多时候,很多事,不会等我们做好准备才来。
03年非典的时候,我还在上小学,和很多90后一样,那场突如其来的“战役”,应该是我们共同经历的一次难忘遭遇。零星只记得每天上学的时候,班主任都会坐在教室门前,给我们测量好体温,确认了没有异常才能进班。放学后,后勤阿姨们背着装满消毒液的农药箱在教室里喷洒消毒。第二天,迎接我们的就是布满白色斑点的课桌。那次SARS,在我们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袭来了。
十七年后,当我们又再度遭遇传染肺炎的袭击时,多年前的回忆又一下子在我们的脑海中翻涌开来。看了纪录片“非典十年祭”,我才知道原来当年的非典,是它自己消失的。当人们还在担心这场“战役”何时会结束的时候,那场SARS,又在我们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离开了。
是啊,哪有什么事,会等我们做好准备才来呢?
这次疫情的发生,持续了两个多月,我们都在期盼着它能够早日结束,我们也似乎早已做好了有一天起来,一切都会变好的准备,因为我们习惯了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也习惯了一切都处在一种高速模式下地运行,不论是收发一条消息、浏览一篇新闻、支付一种资金······所以当这场疫情从爆发开始,我们也似乎做好了准备——它应该很快被控制、很快被消灭。但是,我们却忘记了,原来一切事物都有它的规律,很难用我们已经习惯的“快”去胁迫。所以,即便是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有时,也是百无一用。
这场疫情,让多少人还没有做好准备与家人分别,就“草草”地天人永隔;这场疫情,让多少人还没有做好准备面对生死,就不幸地离开;这场疫情,让多少人没有做好准备······但还是有很多的人冲往了前线,医护人员、部队战士、快递小哥······我不知道他们是否做好了准备应对生死离别,但我肯定,他们早已坚定了一种信念,是他们义无反顾的准备。
所有一切的突如其来,让我们迎接的都不止是一个挑战,更是一种磨炼。成功了,它有了价值,失败了,它也仍有意义。
我突然明白了父母永远不厌其烦对我的那句劝告——万事都要早做准备。可是,生活不会依照你的准备按部就班地前来,那我们能做的,还有什么呢?
前段时间的北京伤医案的受害者,陶勇医生,应该给了我们最好的回答。他说:“我看过太多悲惨的命运,更能承受打击”。陶医生一直以来刻苦求学,钻研医术,我想他早已做好准备去和各种眼疾“对抗”,却没想自己被病患打伤。这样的打击对于他,我想不只停留在他以后是否还能给病患进行精密手术,更多的,是他的医者父母心,有没有被击毁。当这一切突然来到他的面前时,他告诉了我们,无法改变,就选择在逆境中重获新生。
是啊,离开了一切外在的物质准备,我们的内心,才更应该是我们做好准备的防线。
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我们是否准备好迎接父母有可能的忙碌,有可能的冷漠,有可能的暴怒······当我们踏入学校,我们是否准备好面对同学的玩笑、枯燥的学习······当我们走入社会,我们是否准备好挑战一切的困难······当我们选择独辟蹊径,又是否准备好抵御周遭的不理解和四面八方的冷言恶语。
我们似乎生而具有迎接幸福的能力,却缺少抵抗不幸的应变。
我想,这不是因为一种平静的情绪,也不是一种淡然的心理,更不是一种随遇而安的性格,更能多的,应该是一种属于我们自己的“精神胜利法”。
隔离在家的这样一段长的时间,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做好准备,成年人一直渴望着属于自己掌控的时光,一下子有了,却又无所适从;很多渴望逃离校园的学生,终于延迟开学了,却又觉得虚度了太多时光。每个在家“隔离”着的人们,更难需要的是一种心理的调节,去缓解他们内心的不安。成年人的心理压力、学生孩子的心理负担,都是此刻我们更需要重视的,最先行的措施,是对于整个社会心理的疏导。
虽然很多准备都没有用,但我们做好了一个准备,就是坚信,在大家的团结努力之下,一切都将过去,而一切也终将铭记。
时光会消逝,但不会磨灭的,是在这一段灰暗而令人忧心的日子中,为此付出、抗争、坚持的人们和他们的精神。
没有英雄从天而降,只有凡人挺身而出。我们不能总是期望着身边挺身而出的英雄,我们要做自己的英雄,我们要成为身边人的英雄。强大自己,从强大我们的内心开始。